科技板块周报(2025.10.4-10.10):量子与AI引领技术竞速

作者:阿白叔 发布时间: 2025-10-11 阅读量:1 评论数:0

一、核心技术突破:多领域迈入实用化临界点

1. 量子科技:通信与计算双线突破

  • 诺奖级理论奠基:10 月 7 日,202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・克拉克等三位量子电路研究学者,其发现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为量子计算硬件小型化提供理论支撑,被评价为 “百年量子力学的新里程碑”。

  • 中国计算实用化跨越:北京玻色量子推出 1000 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云服务,耦合精度达 int8,超越 D-Wave 的 int5 水平,端到端计算响应时间低于 60 秒,已支撑药物研发、电力系统优化等 11 类场景。

  • 全球通信商用突破:东芝团队在德国法兰克福至凯尔的 254 公里商用光纤网络实现相干量子通信,采用半导体雪崩光电二极管替代低温组件,首次实现室温下量子密钥分发(QKD)的实际部署。

  • 网络基建加速: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启用量子网络实验室,实现亚纳秒级节点同步;美国 IonQ 突破量子频率转换技术,可复用现有光纤构建量子通信网络。

2. AI 技术:从算力革新到行业渗透

  • 算力架构升级:华为昇腾 384 超节点算力密度达 300PFlops,千亿级模型训练效率是传统集群的 2.5 倍,已适配 80 余款主流大模型。IDC 数据显示,2025 年上半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达 160 亿美元,同比增长超一倍,印证算力需求激增。

  • 垂直场景落地:广西交投 “路网先知” 系统整合 5700 公里高速数据,实现 30 分钟流量精准预测;华菱湘潭钢铁大模型将生产调度紧急响应时间压缩至 1 分钟内;商汤 “绝影开悟” 生成高风险自动驾驶场景,推动测试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。

3. 半导体:二维材料突破产业瓶颈

  • 存储技术革命:复旦大学周鹏 - 刘春森团队 10 月 8 日在《自然》发表成果,推出全球首颗二维 - 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,存储速度达 400 皮秒(较传统闪存快 100 万倍),通过 “长缨” 集成框架实现 94.3% 的硅基工艺兼容良率,计划 3-5 年实现百万级容量产业化。

  • 设备投资热潮:SEMI 报告显示,2026-2028 年全球存储领域设备支出总额将达 1360 亿美元,其中 DRAM 相关投资超 790 亿美元,3D NAND 达 560 亿美元,设备需求与技术突破形成共振。

4. 新能源科技:锂电技术与政策双重驱动

  • 出口管制升级:10 月 9 日,商务部、海关总署对重量能量密度≥300Wh/kg 的锂电池及正负极材料实施出口管制,倒逼国内企业加速高能量密度技术商业化。

  • 产业稀缺性凸显:容百科技董事长白厚善指出,全球锂电海外产能缺口扩大,具备固态电池、硅基负极技术储备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。

二、政策动态:全球技术布局落地提速

区域

核心举措及落地成效

参考来源

中国

开通全国首张省级量子政务外网(覆盖 500 家党政机关、1147 公里光纤);七部门部署 “AI + 交通”16 项任务,明确 2026 年重点路段流量预测覆盖率超 90%;两部门发布《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》,提出 2027 年新制定标准 30 项以上

美国

将量子与 AI 列为 2027 财年研发优先项,参议院提出 11 项量子技术国防修正案,聚焦军事通信加密与 AI 战场决策系统

-

欧洲

意大利发布 5 年 10 亿欧元量子战略,捷克启用 EuroHPC 框架下第二台量子计算机 VLQ;欧盟通过 H2020 项目资助 OpenQKD 计划

-

三、产业链生态构建:从技术到场景的协同进化

  1. 量子生态:本源量子 “悟空” 超导量子计算机已服务 145 个国家和地区的 53 万项任务,与蚌埠医科大学合作开发乳腺癌筛查系统,诊断精度提升 23%;中电信量子集团推出两类量子城域网方案,服务近 500 家政务单位及 380 家国企。

  1. AI 产业链:昇腾、寒武纪等国产 AI 芯片支撑起 80% 的国内大模型训练需求,中文语料占比达 60%-80%;头部企业开放模型框架,形成 “数据采集 - 算力调度 - 场景落地” 完整链条,适配智慧交通、智能制造等 12 类核心场景。

  1. 半导体配套:二维闪存芯片获华登国际、高瓴创投等机构关注,非易失性存储器全球市场规模达 600 亿美元,长江存储、兆易创新已启动相关材料研发合作。

四、专家视角与技术瓶颈

  • 突破价值:北京交通大学朱明皓指出,1000 比特量子计算机的商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量子计算国际第一梯队,但硬件成本(当前单台设备超 2 亿元)与算法适配仍是主要挑战。

  • 产业建议:《2025 中国大模型发展报告》强调,需通过算力集群化降低单位成本(目标 3 年内下降 50%),推动大模型在工业质检、精准医疗等领域的深度渗透。

  • 存储领域:复旦大学刘春森团队表示,二维闪存芯片需解决量产中的良率稳定性问题,目前 94.3% 的兼容良率仍需提升至 99% 以上才能实现经济效益。

五、下周观察

  1. 华为昇腾生态伙伴大会的算力集群升级方案;2. 复旦二维闪存芯片与长江存储的合作签约进展;3. 欧盟量子通信走廊技术标准发布;4. 云计算标准化指南配套测试平台落地情况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