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存储技术突破:Toshiba Corporation 推出 12 盘片 3.5 寸硬盘设计
2025 年 10 月 14 日,Toshiba 宣布其在传统 3.5 寸硬盘中首次验证了 12 盘片(platters)堆叠技术,比当前业界最多的 10 盘片多约 20%。(Tom's Hardware)
该设计使用玻璃基材盘片(较传统铝基材更薄、更坚固)以提升机械稳定性及密度。(Tom's Hardware)
搭配其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(MAMR),预计于 2027 年实现 40 TB 容量硬盘商业化。(Tom's Hardware)
报道同时指出,尽管这是重大技术进展,但业界竞争激烈,例如 Seagate Technology PLC 早已推出 HAMR(热辅助磁记录)路径,推进更高容量可能性—外界评论认为 Toshiba 此举可能“迟了一步”。(TechRadar)
行业意义/洞察:
数据中心、云服务、AI 训练与大数据应用对存储容量和成本(TCO)要求极高,此类硬盘容量提升直接影响基础设施布局。
玻璃盘片+高堆叠结构的发展,显示硬盘厂商在机械层面持续创新,而非单靠固态技术。
不过,Toshiba 的 2027 年目标若被其他厂商更早完成,仍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滑风险。
对于台湾地区(如高雄、台北的数据中心/伺服器托管市场)而言,若此类技术量产,将推动本地存储服务升级。
📝 链接:原文报道
2. “自主代理式 AI”(Agentic AI)膨胀/泡沫风险浮现
据 Gartner, Inc. 最新研究指出,科技产业正被大量“代理式 AI”(agentic AI)解决方案所淹没——这些系统不仅是辅助工具,而是可以“代表人类执行任务”的代理。(IT Pro)
大厂例如 Microsoft Corporation、Amazon.com, Inc. (AWS)、Salesforce Inc. 均加入这一赛道。(IT Pro)
研究指出,虽有数千家厂商自称代理式 AI 提供者,但实际中约仅有 130 款真正“代理”能力工具,出现“agent-washing”(代理洗牌/泛化 hype)现象。(IT Pro)
Gartner 警告,可能出现类似互联网泡沫的整理期,市场或将面临整合与淘汰。(IT Pro)
行业意义/洞察:
企业在采购 AI 应用时应警惕“代理式”标签,不宜被表面营销所迷惑:关键是“能否自动执行任务”而非“可聊聊天”型工具。
对于咨询/系统集成/软件厂商而言,此趋势意味着两面:一方面机会多(代理 AI 是新服务点),另一方面如果功能标准化、工具可内置,服务溢价可能下降。
对台湾市场而言,中小企业若尝试部署代理 AI,应评估是否具备组织变革、流程整合能力,不仅仅是买一个“会说话的 AI”。
📝 链接:原文报道
3. 咨询巨头 Ernst & Young Global Limited (EY) 报告:人工智能相关营收增长 30%
EY 报告其截至 2025 财年的 AI 相关营收较前一年度增长约 30%。(Business Insider)
本财年总营收约为 532 亿美元,同比增长约 4%。(Business Insider)
在“全力 AI”战略下,EY 每年投入超过 10 亿美元用于 AI 平台;内部已部署 100 + AI 应用,1 000 + AI 代理。(Business Insider)
虽然 咨询板块整体增长仅 5.2%,但 AI 专项增长加速,显示未来增长焦点向 AI 服务转移。(Business Insider)
行业意义/洞察:
这说明“传统咨询+AI”模式比“传统咨询+传统IT”增长更快,越来越多客户愿意为“AI 驱动的业务转型”买单。
对于正在转型或考虑数字化升级的企业(包括台湾地区本地公司),意味着可重点寻找既懂行业+懂 AI 应用的咨询伙伴。
但也需注意:AI 投入虽大,但从业务回报、实际落地到长期维运仍具挑战,选择供应商时务必看“落地能力”而非仅听宣传。
📝 链接:原文报道
4. 美国-中国科技及贸易摩擦再升温,对半导体与原材料产业链构成压力
10 月 13 日,《路透社》评论指出,美中在科技与贸易领域的紧张关系正在恶化。(Reuters)
美国对涉华半导体企业实施更多黑名单、考虑对中国相关船舶作加码码头费;而中国则对稀土与关键技术实施更严出口管控。(Reuters)
尽管两国尚未全面启动新一轮贸易战,但科技供应链高度相互依存,使冲突后果深远:例如 TSMC、三星等大厂可能受累。(Reuters)
行业意义/洞察:
在台湾/高雄/亚太制造基地的背景下,此类摩擦直接体现于:半导体设备、原材料(稀土、铜、镍等)、产业链重新布置、防范合规风险。
企业在选择供应商/合作伙伴时要高度关注其“无美国禁令”、或“无中国出口限制”的合规状态。
同时也是一个机会:若台湾/大中华区域能够提供“中立但连接东西”的制造/供应枢纽,可能成为产业链绕开风险的替代方案。
📝 链接:原文报道
总结
本周可见几个共通趋势:
硬件层面仍有突破(如 HDD 堆叠技术)说明技术升级并未停歇。
AI 由“辅助”转向“代理/自动化”,但伴随过热、同质化及市场整合风险。
咨询服务正在加速转型为“AI+行业服务”模式,成长加速。
全球科技产业链地缘政治与贸易风险持续上升,产业策略再度成为关键议题。
以下是行业热点消息原文: